喜報

黃埔文化集團獲評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3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一批及通過復核的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
黃埔文化(廣州)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219家企業被命名為新一批示范基地。
黃埔文化集團獲評“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彰顯了黃埔區踐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成果。近年來,
黃埔文化集團在推動文化業態優化升級、促進文化產業融合與創新發展等方面作出了顯著的示范帶動作用。
一是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黃埔軍校主題文旅街區,通過“微改造精提升”推進街區物
業升級。出品以黃埔軍校歷史文化為創作核心的大型光影沉浸式舞臺劇《黃埔!黃埔!》。攜手央企大悅城控
股建設黃埔大悅匯,多業態組合提供全新消費選擇,催生新文化消費增長點。整合珠江東部沿岸旅游資源,
通過“游艇游船+景點觀光”形式,推出水岸聯動產品“黃埔號”游船,全力推動水經濟發展。


二是以創新為核心,助力現代農業與數字文化新質生產力發展。依托長洲島和隆平院士港軟硬件資源優勢,建設農
科產業“一生之園”,以“一港兩園三院”為核心,打造種業“硅谷”,建設隆平好種子精神傳承館,充分發揮農
業基金作用,推動科技與農業有機結合。建設運營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大灣區數字文化產業園,推動優創合影基地
“5G+智慧視聽”核心發展方向,助力中國4K超高清升級。


三是拓展文化產業功能、延伸文旅產業鏈條。立足黃埔深厚人文底蘊,規劃建設大吉沙隆平稻香園、長嶺現代農
業公園,建立五大模塊38個研學課程體系,引領研學產業規范發展,以鄭永年團隊為核心設立廣州粵港澳大灣區
研究院,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最具權威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依托廣州大灣區虛擬研究院,發展數字影視特效行業,
不斷延長價值鏈和產業鏈,推動文商旅、農業科技和文化創意三大業務板塊融通共鏈發展。


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工作自2004年開展以來,培育了大批文化產業龍頭骨干企業,在壯大文化市場主體規模、
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文化產業面臨新的發展機
遇和使命任務,對示范基地建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為貫徹落實《“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關于“文化產業基地和
集群建設”的任務部署,進一步提升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整體質量,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啟動新一批國家文化產
業示范基地評選與現有示范基地全面復核工作,旨在通過樹立一批堅持正確導向、體現時代特征、具有行業代表性和
影響力的優秀企業,在豐富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做出示范,
輻射帶動廣大文化市場主體擴量提質增效,推動文化產業實現更高水平發展。
此次新命名和通過復核的示范基地文化特色鮮明,質量效益顯著,創新發展水平和示范帶動作用突出。據了解,截至
2023年末,384家示范基地資產總規模達5.5萬億,從業人員約50.7萬人,2023年營業總收入超1.3萬億元。這些示
范基地持續推進內容創新、業態創新、技術創新和發展模式創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優秀
文化產品內容創作生產、數字文化創意、共性關鍵技術與核心裝備研發、文化空間載體投資運營、文化與旅游等相關
產業融合發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等領域精耕細作,不斷推陳出新,并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地區文化形象、
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少示范基地扎根鄉村和民族地區,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
興、促進民族團結,取得積極成效。
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文化業態迭代更新,近年來,涌現出一批新
的行業龍頭企業和細分領域骨干企業。此次示范基地名單“有進有出”,充分體現了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來我國文
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變化。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將進一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完善支持服務舉措,不斷激發文化
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推動形成文化企業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新局面,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
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文旅之聲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主體備案號:粵ICP備 17160872 號